昨晚看到一則令人非常氣憤的新聞,台北市教育盃小學五人制足球錦標賽,竟然出現疑似踢假球事件!雖然教練事後受訪時表示,球隊的戰術以防守為主,但兩隊同時防守,拿到球只在自己的半場互相傳球,不過半場也不射門,球傳出界外對手還會把球踢回來,而且敵隊的小朋友還配合折返跑做防守,真是可以列入史冊的經典「默契球」!

我不稱這場比賽為「假球」,我認為故意輸球的才算假球,兩隊都沒有想贏的意圖,但也不想輸,於是聯手打出和局,是一場「默契球」,只不過雙方都演得太假,使得場邊觀戰的家長看不下去,用手機錄影後向議員投訴,才讓整件事情曝光。

這件事情的重點不在如何認定這場比賽,是「假球」、「默契球」或是什麼你喜歡的稱呼,問題在教育、在體育精神,在於我們如何為小孩子立好榜樣,給他們一個健康的體育環境。

台灣這片蕞爾小島,向來都是升學主義掛帥,一個功利社會怎麼看待體育運動?就是勝利以及附加價值。

太過看重勝利,就會不擇手段。和局攜手出線只是小意思,為了走線不求小組第一故意輸球,或是刻意贏對手多少分而剛好擠掉另一支強隊,這種詭計每隔一段時間都會出現在台灣的媒體上,根本見怪不怪。

體保制度就是附加價值,原本立意良善,但你有沒有聽過教練為了讓自己的小孩可以取得體保生資格,讓球打得不怎麼樣的孩子硬是進入校隊?你有沒有聽過某一個比賽項目在全國賽時因為參賽隊數不足差一點停辦,但為了選手的體保生資格,情商其他學校隨便找人湊隊參賽?

小孩子參加體育運動是好事,渴望獲勝也沒什麼不對,但我們必須要讓小孩子了解到什麼是公平競爭、什麼是體育精神、什麼是尊重對手也尊重自己,平常的辛苦努力訓練,目的就是為了打一場無愧於心的比賽。

教練下達命令,叫球員不要進攻,賽後還大言不慚說這只是戰術,可見整個體育環境的失敗早在教練小時候就已建立,一代傳一代,已經根深柢固,積重難返。

不要唬嚨說因為對手有多強之類的,弱隊碰上強隊希望少輸當贏,打防守戰術可以理解,也值得尊重。但兩隊同時打防守,是要叫阿飄來進攻嗎?

默契球最佳案例

兩隊聯手踢成和局,這樣的情況在國際足壇不是沒有,而且還是非常經典,兩隊傾力演出,讓人絲毫找不到把柄。

2004年在葡萄牙舉行的歐洲國家盃,瑞典、丹麥、義大利和保加利亞同被分在C組。前兩輪小組賽,義大利與丹麥踢成0:0、與瑞典踢成1:1,而瑞典與丹麥則分別以5:0和2:0戰勝保加利亞。

由於當年歐洲國家盃小組賽的排名方式,與世界盃稍有不同,在積分相同的情況下,先比較相互之間的交手成績、得失球差以及進球數,而不是比較整個小組賽的總得失球差。

最後一輪如果義大利贏保加利亞,而丹麥和瑞典踢平,則3隊將形成同為1勝2和積分5分的局面,由於相互之間的交手都是和局,得失球差當然也是0,因此要比較進球數。

踢完前兩輪時,比較相互之間的進球,義大利和瑞典進球數為1球,丹麥則是0球。最後一輪小組賽,瑞典和丹麥只要踢成2:2或以上的高比分和局,將可聯手晉級,不管義大利贏保加利亞多少球,都會被兩隊的默契擠掉。

賽前,全世界都一致看好丹麥對瑞典之戰會踢成2:2,有些賭盤不敢開,就算開了,2:2的賠率也超低。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剛好就是2:2!兩隊是不是有「默契」,沒有人敢下結論,因為這場比賽雙方都踢得很認真,丹麥甚至兩度領先,直到89分鐘才被瑞典扳平。

義大利人當然是憤憤不平,但這又能怪誰?

延伸閱讀:
《中時電子報》和局雙晉級 小學生也踢假球?
《聯合新聞網》大人教的 2校小學生踢假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tssocc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